我們知道,GPON類與EPON類的PON技術系列是由不同標準化組織所推出的,它們在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采用的技術體制是不相同的。EPON類PON系列在二層采用的是基于以太網(Ethernet)技術的技術體制;而GPON類在二層采用的是全新定義的一種封裝結構GEM(GPON Encapsulation Mode,GPON封裝模式),對Ethernet、TDM、ATM等多種業務進行封裝映射。
欲具體了解光接入網(OAN)PON技術介紹的請進入。
一、GPON類
所謂GPON類是指由全業務接入網(FSAN)聯盟推出,并與ITU-T一起標準化的系列PON技術,其首先推出的是APON、BPON,而后是GPON、10G-PON及NG-PON等。
欲詳細了解全業務接入網(FSAN)聯盟介紹的請進入。
1、APON與BPON
最早期的窄帶無源光網絡是基于TDM的,性能價格比不好,已經自然消亡。1997年,經過FSAN聯盟的努力,一個 ATM 化的無源光網絡(APON,ATM-PON)可以利用ATM的集中和統計復用,再結合無源分路器對光纖和光線路終端的共享作用,使性能價格比有重要改進。關于APON在2001年后又被ITU-T命名為寬帶PON(BPON:Broadband-PON),即G.983.x系列建議,使得PON并非僅僅能提供ATM業務。
欲詳細了解ITU-T G.983.x系列建議書內容的請進入。
然而,實際上,APON/BPON的業務適配提供很復雜,業務提供能力有限,數據傳送速率和效率不高,成本較高,其市場前景隨著ATM技術的衰落而黯淡。最后,從長遠的業務發展趨勢看,APON的可用帶寬仍然不夠。以FTTC為例,盡管典型主干下行速率可達622Mb/s,但由于分路后,實際可分到每個用戶的帶寬將大大減小。按32路計算,每一個分支的可用帶寬僅剩19.5Mb/s, 再按10個用戶共享,則每個用戶僅能分得約2Mb/s的帶寬而已。顯然,這樣的性能價格比是無法滿足網絡和業務的長遠發展需要的。因此,APON/BPON目前幾乎不再使用。我國曾在2000年發布了YD/T 1090《接入網技術要求--基于ATM的無源光網絡(A-PON)》,但在2011也被宣布廢止了。
欲詳細了解APON/BPON系統技術要求的請進入。
欲更多了解APON技術介紹的請進入。
2、GPON
吉比特PON(GPON,Gigabit-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)或稱千兆PON技術是在各種PON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。2001年FSAN聯盟開始研究吉比特高速PON網絡并對其全業務接入、網絡管理等各方面也進行了研究,在此基礎上提交第一個GPON技術標準方案供ITU-T討論。并于2003年1月ITU-T通過兩個有關GPON的新的標準G.984.1和G.984.2。
欲詳細了解ITU-T G.984.x系列建議書內容的請進入。
按照這一最新標準的規定,GPON可以提供1.244和2.488Gb/s的下行速率,具有高速高效傳輸的特點。而且,GPON采用了兩種封裝方式,除了傳統的ATM外,還在傳輸匯聚層采用了一個全新的基于SDH的標準通用成幀規程GFP(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),這是一種可以透明地高效地將各種數據信號封裝進現有SDH網絡的通用標準信號適配映射技術,可以適應任何用戶信號格式和任何傳輸網絡制式,即可以按固有格式傳送語音、數據和視頻信號,無需附加ATM或IP封裝層,全面體現了業務提供商對業務提供的靈活要求,這種封裝結構也稱之為GPON封裝模式GEM(GPON Encapsulation Mode)。而APON/BPON和EPON/10G-EPON對每種特定業務都需要提供特定的適配方法。由于采用GFP映射,GPON的傳輸匯聚層本質上是同步的,使GPON可以支持端到端的定時和其它準同步業務,特別是可以直接高質量地靈活地支持TDM業務。
欲詳細了解GPON系統技術要求的請進入。
欲更多了解GPON技術介紹的請進入。
從技術角度,GPON是BPON的繼承和發展。GPON繼承了BPON的很多基本特點,例如兩者都使用同樣的OLT核心技術,使用同樣的物理光纖設施和光功率預算等。另一方面,GPON采用了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,除了最重要的GFP封裝外,還包括前向糾錯等新技術。從提供的業務看,GPON不僅可以提供10/100Mb/s、1Gb/s的業務,而且可以提供VLAN業務和語音業務,事實上可以適應任何現有業務和未來新業務的適配要求。總的看,GPON具有下表1-2所示的特點。
表 1-2:GPON技術具有的特點
溫馨提示:GPON與GEPON雖然都可以提供Gb/s或以上的傳輸速率,但兩者是不同的標準制式。因此,也有把GPON稱為GFP-PON,以防與GE-PON的混淆。
3、下一代GPON:NG-PON
為了進一步提高PON系統的數據傳輸速率,在2008年,FSAN與ITU-T啟動了下一代GPON標準NG-PON(Next Generation PON)的研究。NG-PON分為多個階段,第一階段為速率達10Gb/s的PON,稱為NG-PON1;第二階段為速率達40Gb/s的PON,稱為NG-PON2;后一階段為速率更高(如100G/s)的XGS-PON+和NG-PON2+的研究。
2010年,非對稱的10G-PON標準誕生,也就是ITU-T發布的 G.987.x系列建議書,被命名為XG-PON。其下行速率為10 Gb/s,上行速率為2.5 Gb/s;2017年,對稱的10G-PON標準誕生,也就是ITU-T發布的 G.9807.x系列建議書,被命名為XGS-PON(S即Symmetric,代表“對稱)。其上下行速率均為10 Gb/s。2015年,40G-PON標準誕生,也就是ITU-T發布的 G.989.x系列建議書,被直接稱為NG-PON2。實現了40G下行和40G/10G上行,并實現了20km傳輸距離和1:64分光。
欲詳細了解NG-PON相關建議書內容的請進入:G.987.x系列(XG-PON);G.9807.x系列(XGS-PON);G.989.x系列(NG-PON2)
10G-PON是在GPON的基礎上演進過來的,因此,10G-PON的應用相對容易。對于OLT只需通過升級主控板卡、寬帶接口板等可以實現對10G PON板卡的支持。對于ONU可繼續使用原ONU或更換為支持10G的ONU即可。對于NG-PON2,其采用的是TWDM PON(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PON)技術方案,TWDM PON采用4/8波長疊加方式,單波長10G TDM,也即該方案采用4個XG-PON以WDM方式混合實現40Gbit/s速率需求,其上行數據流傳輸結構如下圖1-3所示。因此,對于NG-PON2的部署相對于10G-PON要來的不易,需要重新生產和安裝OLT和ONU,以適應路由波長的需要,對ODN也有所影響。
圖 1-3:NG-PON2上行數據流傳輸結構
欲詳細了解我國GPON類系列相關標準情況的請進入。
二、EPON類
2000年IEEE成立的以太網最后一公里研究組(EFM)推出與Ethernet傳輸協議相配合的PON網絡,即EPON(Ethernet-PON)系統,在2003年被IEEE批準為IEEE 802.3ah協議,其對稱速率可達到1.25Gb/s(GEPON)。EPON在與APON和BPON類似的結構和ITU-T G.983的基礎上,設法保留其精華部分-物理層PON,而以以太網代替ATM作為鏈路層協議,構成一個可以提供更大帶寬、更低成本和更寬業務能力的新的結合體。在IEEE 802.3ah的旗幟下已經形成了千兆以太網PON(EPON)標準。后來,在2006年又有了10Gbit/s速率的EPON(10G-EPON),也就是IEEE 802.3av標準;在2020年又推出了100G-EPON的標準,也就是IEEE 802.3ca標準。
欲詳細了解EPON系統技術要求的請進入:EPON系統;10G-EPON系統
欲更多了解EPON/GEPON技術介紹的請進入。
EPON/10G-EPON與傳統點到點以太網主要不同之處在于工作于點到多點通信方式。其下行方向工作于TDM方式,數據流以變長以太幀方式廣播到ONU,每個ONU根據以太幀的MAC地址,決定取舍。上行方向工作于TDMA方式,來自不同時隙的ONU數據流匯聚到公共光纖設施和OLT。從EPON/10G-EPON的結構上看,其關鍵優點是極大地簡化了傳統的多層重迭網結構,主要特點詳見下表2。
表 2:EPON/10GEPON的主要優點
三、小結
由于GPON、GEPON的主要成本(約70%)都是光接口,因而其硬件成本理應相差不多,傳輸效率是關鍵。GPON無論在擾碼效率、傳輸匯聚層效率、承載協議效率和業務適配效率方面都是最高的,因此其總效率最高,等效系統成本最低。例如假設TDM業務占10%,而數據業務占90%,則GPON的總效率為94%,而APON和EPON分別為72%和49%。總的看,GPON應該具有更廣闊的長遠應用前景。
GPON和EPON/GEPON面臨的共同挑戰詳見下表3。總的看,光纖接入網代表了寬帶接入網的長遠發展方向,各種寬帶光纖接入網都有其最佳使用場合和時機,寬帶點到點有源以太網光纖系統適合在低密度用戶分散地區應用,寬帶點到多點無源光纖系統最適合新建或改建的密集用戶區應用。
欲進一步了解EPON類與GPON類技術比較的請進入。